说起来,A股市场这几天又开始上演一出大戏,主角就是那个大家应该早有耳闻的万向钱潮,被一众网友调侃为“鲫鱼潮水连涨戏”。
你要说今年的市场没点猛料,肯定不太对。
9月29日那天,万向钱潮的龙虎榜数据掀起不少涟漪。
说巧不巧,机构净卖出额度飙到3000多万,北向资金还刷了个1.05亿的大单净卖出。
乍一看,不禁让人纳闷,这两大“长袖善舞”的主力怎么一块儿往外跑?
可偏偏公司股价却异常勇猛地拉了两个涨停板,反着来,简直像考试押题全错的倒霉孩子。
熟悉龙虎榜的小伙伴都明白,被榜单盯上的票,八成都有“故事”。
那万向钱潮这波,是哪路游资唱大戏,还是里面还埋着啥玄机?
咱要不,今天就来琢磨琢磨这其中的门道。
琴瑟和鸣般的龙虎榜,永远让人分不清谁是导演。
机构、北向资金这个“双剑合璧”,换成大盘蓝筹可能就是“集体抬轿”,可在这里是清一色卖家。
而另一方面,三大顶流游资——陈小群、一瞬流光、咸宁咸宁大道——都掺和了进去,光听名字就透着那么点“江湖气”。
要知道,这仨席位在市场上的名头可不小,每次亮相都堪称流量担当,啥时候见过背对背(机构+外资大卖,游资狂买)的魔幻剧本?
其实说白了,这一幕像极了K歌房里一个唱摇滚,一个飙情歌,气氛热闹得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你再细看嘛,股价两连板,换手率叫嚣着接近10%,单是成交量就跑出三百多万手,合着又是个热门节奏班主角。
看似风光无限,其实背后暗流最为汹涌。
龙虎榜上数字啪啪作响,盘面又是一副“心机操作”的味道。
游资登台亮相,往往意味着短炒风高浪急——哪儿有钱赚窜哪儿,热闹上一轮就收手,要是哪位兄弟信了长线价值,那可千万小心别被割得裤衩不剩。
冷静想下,咋就这时候机构和北向“灵魂出走”?
是基本面变了吗?还真没啥新雷爆出。
或者只是涨得太猛,技术派里的筹码自发跑路避高位风险?
讲真的,这种互相拱火的现象,A股里看过太多回——你唱多我唱空,价格被折腾得跟陀螺似的。
一时之间,说是风口也行,说是套路也成。
有时候,我也忍不住脑补,后台小黑屋里,游资大佬边嗑瓜子边飙盘口,搞不好还在微信群里发单“快进快出”的剧本,短线资金抱团冲上一波。
反正结果就一个字:快。
你发现没有,这几天龙虎榜轮番炫技,热点一变再变。
时而医药,时而科技,前一秒是机器人龙头,后一秒风水轮转成汽车零部件,万向钱潮就是典型的“新瓶装旧酒”那类调味品。
板块轮动的速度,堪比网文里百里挑一的主角开挂。
但这么一搞,手慢的只能“守株待兔”,快的还要提防别人突然鸡贼一脚刹车。
懂盘口的都知道,这种涨停背后藏着的可不全是蜜糖,满满的都是陷阱。
要能在暗潮涌动里分辨真假,得有火眼金睛。
还有个点很值得玩味,那就是市场著名“人气带动型”营业部,一出手往往带动一大批散户跟风入场。
陈小群、大连某路营业部这些年混迹龙虎榜,堪称“网红游资”——凡是被他们扫过的票,粉丝跟单情绪直接爆棚。
而一瞬流光、咸宁咸宁大道,这俩名字听着倒有点像舞台剧主角的阵仗。
游资席位和机构席位的对立,其实本质是玩法上的错位。
机构要的通常是长期策略,讲究风控、回撤、分散配置。
游资关注的则是短线脉冲,抢节奏,追势头。
一个像老牛拉车慢吞吞;一个像赛狗追兔子,上蹿下跳。
二者共处一台戏,难免会擦点火花出来,至于是火烧连营还是各自为战,全看背后本领深浅。
说起来,龙虎榜到底有啥魔力?
其实就是个公开信息的聚宝盆罢了。
每天关注的人无数,大家就通过上面列出的买卖席位揣摩资金动向。
一张榜单,可能一个下午就被拆解八百遍,谁进谁出、主力是不是“蛇头”带路、游资是不是“老鼠仓”混进来?
可这事,还真说不准。
你看表面,今天谁进场,明天谁出场,但没人能百分百推断出主角的底牌。
毕竟龙虎榜的数据只记录席位本身,后面的账户和实体,有时也有玄机。
有的券商席位隔天就换,搞不好还会发生“幻影操作”——大资金对敲过场,制造表象。
猜猜看,参与龙虎榜分析的各路玩家,哪个不是挖空心思、连夜复盘?
斗智斗勇的背后,是非理性的恐慌和贪婪——看似理性爱分析,其实都是追涨杀跌的老路子。
这一幕,几乎成了A股投机文化的缩影。
再说细点,北向资金多的时候,大家都觉得代表“外资信心”,净流入还会上了财经头条。
一旦北向净流出,有人又嚷嚷“外资撤退”,市场气氛陡然拉满;
但这次1.05亿的流出,加上机构净卖,却反向催生了连续涨停,这操作你说稀奇不稀奇?
只能说有点像极了老天爷下雨天打孩子,家长明明发脾气,小孩却反而跑出去跳水坑。
情绪推着资金走,有时就这么没逻辑。
你敢断言,卖完就跌?涨了就有业绩?
还真没这绝对值。
背后一层层扒下来,其实无非是风格的交错:机构和北向,讲究格局、看基本面、量化因子一套套;游资关心的就一个字——快。
龙虎榜上榜的,常带着当日最火热的资金博弈,短线操作日内切换,大资金或许只过夜不留情。
散户看榜跟风,有点像是抓彩票号码,一个高频抛投、小概率中奖的游戏。
也许,万向钱潮只是最新一批投机浪潮下的弄臣,被推动着上台。
不信,你看看过往龙虎榜数据,类似的“名场面”年年有。
最大变化就是主角换了衣服,配角永远是贪婪和恐惧。
更逗的是,这种榜单文化,早就在移动互联网上传开了。
新浪、雪球、东方财富,每天龙虎榜跟踪帖堆成小山。
有人研究席位套路,有人绘制资金流向图。
一时间,“跟着榜单有肉吃”“游资带你飞”这样的狠话,随处可见。
但,真有那么容易赚到钱?
多数跟风的,没等新闻热度退去,早已“绿了半仓”,只剩咀嚼寂寞。
市场千变万化,龙虎榜有用,但真不是什么稳妥门票,各方水军凑热闹,背后可能就埋着“最后一棒”。
听上去,这一出大戏的高潮部分,其实就是拉涨停、改剧情、洗资金。
刚刚炒到高潮时,游资的盘面操作直接改写了主力节奏。
那些看数据图表为王的信徒们,也许以为外资和机构的联手减持就是唱空市场信号,哪想第二天又被人气游资拉板收割。
就像跟着综艺节目转场一样,前一分钟你以为大结局,下一秒主角杀回来了。
万向钱潮的这轮行情,要说背后一点暗示没有,那谁都不信。
游资造风口本身就是造势,市场博弈的本质,恰恰就在这种“反Routine”里。
庄家翻手为云,网友也只能用段子缓解焦虑:“主力割韭菜,韭菜割自己,谁也逃不掉一场轮回。”
这场龙虎榜之争,谁是真正赢家,不过是阅历和速度的较量。
有本事的,捞完走人;跟风的,只能当被割的对象。
其实归根结底,龙虎榜就像一面魔镜,照出市场的真真假假。
数据都明着放着,谁都能解读,但不同立场的资金,看世界的方式各有千秋。
热闹是他们的,风险却是你的。
一波又一波短炒浪潮,总有人赚到汗毛,也总有人躺平认栽——A股老故事,讲到今天还是这个理儿。
有人信信心,有人看基本面,有人炒字母,结局总归离不开人性二字。
正因为如此,那些所谓的龙虎榜“席位密码”,最终也难免被新一轮市场情绪更新迭代。
提醒一句,机会多,陷阱也多,别信所谓“上榜即天命”。
回头看看龙虎榜历史上的爆红与塌方,真理只有一个——市场没有常胜将军。
大家怎么看?
你会跟着龙虎榜上的席位买入,还是更相信自己的判断?
留言说说呗。
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、客观性,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。
股票正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