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,说实话,这次看完世锦赛的排名真让我觉得既有点悲哀又觉得挺荒谬的。中国女排排名第九,明明还在比赛中,却用一个“未继续比赛的队伍中最高”来摆脱落败的尴尬,真的是有点“丢人又好笑”。你说好歹是老牌劲旅,为啥最后就变成了一个“陪跑队”?
我昨天晚上刷热搜,看到国际排联那官网公布的排名,心里真是一股火。中国女排还在努力,线上的评论也在说我们队员打得挺辛苦,可问题是,输得太多了,输出“习惯”这事,谁不心焦。别扯什么精神面貌好不好,这年头,拼搏不错,可我们真的找不到问题的根源,也找不到细细琢磨再改的点,反倒是“没继续比赛”这个设定,成了我们“优先席位”的标志,这算什么。
其实你要想,世锦赛前几名的那些强队,像巴西、美国、意大利,都是闯进8强的常客,排名前八都几乎是常规操作。只有中国、土耳其、荷兰这几支队伍在拉锯战中摇摇晃晃,但你看我们的排位,偏偏成了“第一未继续比赛队伍中的第一”。这心情复杂得很,一方面,确实比赛没输在“实力”,坦白说,咱们这阵容对某些队,真是力不从心。另一方面,你也会想,这怎么就变成了这种“漏掉前八”的残局?比赛场上输了,我们还能有理由自圆其说,输了打得烂,输在战术,输在状态,那还能接受点;但输到最后变成没人愿意看、没人愿意参加的“陪跑”,这个真不是开玩笑。
我还记得昨晚跟朋友吐槽的时候,他说:“都说打职业20年了,面对那些排名靠后、技术一般的队伍,真是让人汗颜。”我反问他:“你说是不是怪我们教练?太保守,指导思想还停留在上世纪,战术平庸,沟通也出问题。”你看啊,世界排坛的发展那么快,什么所谓的“强队优势”都被挤压得越来越薄。我们这次出局的主因,绝大部分也不像远古传说一样“被逆转”,而是打得毫无亮点,没有战术变化,没有场上应变,谁看了都心知肚明。
更何况,拿“未继续比赛的队伍”排第一的这个说法,本身就像一种奇怪的幽默。你说,排名第一的队伍都没打完,还列在榜单上,这规则是不是也太让人感觉“荒诞”了?有点像打一样,赢了还能挂名第一,输了也还能“坐实”第九,这样的排名怎么让人信服?这其实反映出一个问题——我们是不是太过于在意表面数字?或者说,排名只能成为一种象征,背后的实力、潜力、变化都被彻底忽略掉。
这次最大的问题不是输掉比赛,而是战术和阵容的“无解”状态。你试着想象,面对排名第十的塞尔维亚或者德国队,连个得分的场面都少得可怜。哪里来的自信?哪里来的底气?不吹不黑,咱们现有的体系,很多时候吃亏在“没有适应性”。教练的调度不灵,队员的状态也不稳定,尤其是在关键球处理上,明显缺少那种“冷静果断”的气场。
对了,我还会想到一句话——爱国没错,但光靠嘴硬、精神喊打,是敌不过现实的。打着“最终目标是为国争光”的旗号,结果队伍表现出如此困境,谁都看得清楚,没有实质性突破,那就是要被时代淘汰的节奏。大家说五月份还看谁买账?或者说,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?
我再观察一些年轻队员,也觉得他们很努力,但缺少那份“打天下”的勇气。现实残酷,谁都知道,国际排坛的竞争,从不止是技术实力,更多是心里和体能的极限拉扯。即使拼尽全力,也未必能翻盘。我们认输也好,输个明白也罢。这次的排名,让我觉得未来的路还得很漫长,这个阵容,也许今晚再睡,都得好好想想,下一次怎么不让这支队伍变得更强。
中国女排,又一次用这个名义扮演“普通队伍”的角色,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。风风雨雨数十载,从黄金到低谷,这一轮又是怎么看?对比那些连续闯入8强的队伍,我们是不是还剩下点勇气面对现实?还要继续“抱怨天命”还是重振士气?我最后只想问一句,真就这么过去了?
股票正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